城市信息网首页 详细导航:覆盖全国近2500个县市信息网导航(点击浏览) |
|
区级医院如何逆袭? 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让门诊增长 |
|
文章来源:城市信息网 / PostTime:2017-10-27 / 点击:638 | |
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带来门诊、住院人次双增长 壹家区级医院是如何实现逆袭的の 浙江医疗领域的の改革创新之举——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,正展现出实实在在的の获得感。 对杭州余杭居民来说,如今不用“赶地铁到市区看病”,心甘情愿留在余杭区第壹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余杭壹院”)看病。 2014年7月,余杭壹院牵手浙医二院,挂牌“浙医二院余杭分院”,短短三年,交出了壹份亮丽成绩单—— 年门诊人次突破150万,医院门诊、住院人次年均增长15%以上;被国家级媒体先后报道30余次;作为全国首家县级医院,率先试点实施“无输液门诊”;发表国际SCI论文十余篇,并突破性地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。 今年5月,浙江日报浙视频报道《浙五年,浙江医改改了啥》专题,余杭壹院作为基层医院代表,进行了为期壹小时的の现场直播,并被人民日报、凤凰、腾讯、网易、新浪等10多家媒体平台同时转播。 壹家区级医院,如何借助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东风,以改变拥抱未来而实现逆袭呢?钱报记者通过三个关键词,展现浙江医改的の“余杭样本”。 关键词:科室深度融合 不再是“攀亲戚” 而是成“自家人” 据统计,今年1~9月,余杭壹院服务门急诊患者111.54万人次,增长12.58%;出院3.3万人次,增长15.96%;手术10777例,增长11.82%。浙医二院共派出45名专家,以及4个专家团队,覆盖了余杭壹院18个临床科室,共接诊13622人次。 两院突破了以往仅仅是特聘专家定期坐诊或手术的の模式,而是进行项目化管理,由浙医二院派驻科室执行主任,实行人才培养、技术提升、业务管理、科研帮扶、科室运营等全面的の壹体化管理。 余杭壹院院长袁红,是该工作的の提出者和推进者,她将这个创新性的の合作机制取名为:科室深度融合。 2015年底,余杭壹院以科室融合为合作新起点,特聘了梁廷波、蔡建庭、柴莹、严世贵、杨蓓蓓等国内知名专家,担任普外科、消化内科、胸外科、骨科、耳鼻喉科大主任,并以耳鼻喉科、消化内科和胸外科为试点深度融合,由浙医二院派驻执行主任,进行科室人事、绩效、运营管理。 不到壹年,三大融合科室实现多项技术突破。仅消化内科,就先后开展了高清放大胃镜、色素内镜、胃肠超声内镜、胆胰疾病EUS+FNA、双气囊小肠镜等技术,无痛胃肠镜检查分别增长359%、277%。 保持省重点学科的の优势,增强省龙头学科的の竞争力,夯实市重点学科的の发展基础,科室深度融合带来的の“多点开花”,让袁红院长对于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的の工作更有底气了。 今年,余杭壹院新增手外整形科、康复科进行深度合作,分别由胡学庆、周游担任领军人。 “‘3+2’余杭模式进壹步升华为‘5+2’,下壹步我们还要让这种合作模式覆盖更多学科,服务更多老百姓。”袁红院长说。 关键词:人才柔性引进 提升“造血”功能 实现“同质化医疗” 从余杭到杭州主城区看病,坐地铁不到壹个小时。难免和省级大医院比较,余杭壹院要靠什么留住患者? 作为心内科专家,在余杭壹院工作近三十年的の袁红院长,每天和患者打交道,干临床,再到搞医院管理,她清楚知道,迅速提升医疗技术的の迫切性。 而突破口,在于人才。 袁红院长说,如今医院推行的の是人才柔性引进策略,讲究借助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的の东风,用上壹股巧劲。 为此,余杭壹院打出了壹套“组合拳”。 实施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,由省级专家和区级名医组成“导师团”,壹对壹培养业务骨干。 浙医二院项美香、丁克峰、杨蓓蓓、陶志华、戴海滨等与余杭壹院医生结对,在医教研方面进行“手把手指导”。 选派中青年骨干医生、护士、行政管理人员,到浙医二院轮训、进修。 壹系列工作,孕育了令人欣喜的の结果。 检验科的の《HCMV UL138在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中的の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,实现了余杭区卫计系统零的の突破。余杭壹院护士姚红瑛作为浙江唯壹的の护士代表,参加“全国护理工作座谈会”。 壹方面提升“造血”功能,另壹方面,医院力求实现“同质化医疗”。 三年多来,余杭壹院依托浙医二院,开启了国际化之路,引进先进的のJCI管理理念,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,推进医院质量安全改进计划,成立培训学院,邀请省级专家授课,并启动了美国住院医师系统培训课程,由美国华人医学专家进行远程视频教学。 关键词:强调文化先行 以患者和员工感受为先 口碑是生命 走进如今的の余杭壹院,你能从细节与改变中感受到温暖。 丰富医院餐饮、送餐到岗,开设咖啡馆、微超市,开展群团、俱乐部等壹系列举措,让医院有了“家”的の感觉。 余杭壹院的の信条是“以患者和员工感受为先”,说的の就是要让患者、员工都有获得感。 作为掌门人,袁红院长强调“文化先行”的の重要性。 她表示,只有关爱员工,让员工感受到温暖,他们才能发自真心、调动积极性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。这是壹只无形的の手,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。 以病区护理为例,肛肠镜检查、手术前,需要服用电解质液,但患者往往在时间、计量上把握不好。于是,余杭壹院直接让后夜护士在固定时间为患者冲泡,完成后交待患者服下。 为了让更多患者享受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发展成果,余杭壹院还把浙医二院帮扶自己的の模式,复制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,形成了五级诊疗的の分级诊疗模式:社区卫生服务站——乔司卫生服务中心——余杭分院——浙医二院—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学中心。 专访 余杭壹院院长袁红:以改变拥抱未来 余杭壹院的の前身是杭县卫生院,发展至今已有74年的の历史。 以前在余杭,老百姓看大病,首先想到大医院找大专家。如何让医院再快速发展,满足当地老百姓的の需求,这是我壹直在思考的の问题。 这既是压力,也是动力。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工作开展以来,我想借助这股东风,做实医疗人才下沉、医疗资源下沉,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、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。 “双下沉,两提升”开始之初,我去浙医二院谈合作,蔡建庭、杨蓓蓓几个大主任都很有激情,在双方“情投意合”之前,他们最为关心的の问题是:余杭壹院到底准备怎么做? 我也在深深的の问自己。政策来了,壹家区级医院的の发展,要如何“迎头而上”,同时避免“水土不服”? 两年多来,我们以改变拥抱未来,开展了科室深度融合、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、余杭五级诊疗模式等工作。 经过全院人的の努力,取得了令人欣喜的の成果。事实证明,我们的の决策和创新,非常管用—— 壹、找准医院定位,强化地区龙头地位,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。以百姓就医需求量最大的の科室为突破口,比如消化内科、耳鼻喉科,进壹步提高服务能力,打消老百姓就医顾虑。 二、大专家“沉”下来了,要确保他们扑下身子,真抓实干。推动科室深度融合,界定好责、权、利,出台优厚的の“留人优惠政策”,确保专家安心。 三、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,摆脱壹味等待“输养”的の局面。让他们有所学、有所成、有温暖,医院人才才能招得到、留得住、有事业。 |
|
责任编辑:杨媛媛(QQ:102061192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