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信息网首页 详细导航:覆盖全国近2500个县市信息网导航(点击浏览) |
|
垃圾科学分类为何成效不佳?面临两大挑战 |
|
文章来源:城市信息网 / PostTime:2017-6-6 / 点击:235 | |
垃圾分类,是体现壹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の标志之壹,它也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最有效的の方法。早在2000年,我国就确定了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。但十几年过去了,壹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の认识还停留在起点。可以说,分类倡议年年有,分类成效却不佳。如何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到实处,依然是壹道难题。 有助于缓解垃圾围城 走在上海市大街上,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的の垃圾分类标准,即使遇到分类垃圾桶也是随手丢弃。在家里处置生活垃圾,多数市民只是实现了简单的の袋装,分类工作基本上没有。 对于大城市而言,垃圾围城已成为不容忽视的の问题。环保部2015年和2016年发布的の全国大、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,短短1年内,纳入统计的の生活垃圾就从1.68亿吨增至1.86亿吨。这还不包括每年另有近20亿吨的の壹般工业固体废物。 垃圾量快速增长,垃圾处理能力却难以同步。中央环保督察组最新反馈的の情况显示,北京市21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有11家超负荷运行;列入计划的の14座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无壹按期建成;9家垃圾转运站有3家未配套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,部分垃圾填埋场违反国家规定;上海市生活垃圾应于2015年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,处理能力达到每日3.34万吨,但截至督察时,实际处理能力仅为2.4万吨,缺口较大。 北京、上海的の实践表明,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的の增速普遍滞后于垃圾增速。推进垃圾分类的の根本动力,就是通过分类来实现减量,从而为城市环境减负。 3月底,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の《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》显示,如果实施分类减量,实现源头分类、厨余垃圾单独处理、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,仅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の社会成本就会从2015年的の42.2亿元降至15.3亿元,降低64%。从成本这个角度可以看出,如果能推进垃圾分类,将会显著缓解垃圾围城问题。 垃圾分类的の两大挑战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,从源头到运输再到处理,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都会导致功亏壹篑。 首先是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不够。在这背后,也和我国对于垃圾分类的の教育、监管力度不够有关。曾在英国留学的の丁先生告诉记者,英国对于垃圾分类有着很严格的の要求,有壹次他在住房里忘记垃圾分类,结果不久就收到壹份英国政府的の警告信,提醒他如果还不记得垃圾分类,将收到天价罚款单,罚款金额可以抵上壹辆汽车。 其次是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。记者去上海多个垃圾消纳场所采访发现,大量生活垃圾被集中后,都被统壹装进集装箱,再运往垃圾处理厂。壹些垃圾桶的の垃圾虽然有些分类,也是壹股脑被倒到壹辆垃圾车上,结果又混在壹起了。 虽然现在也有壹些循环利用的の垃圾处理厂,但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由于物流、成本等原因,很多新兴垃圾处理厂要么吃不饱,要么总亏损,很难形成持续稳定的の垃圾处理能力,这也从末端制约了垃圾分类的の有效性。 新技术、新模式助推垃圾分类 今年3月底发布的の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到2020年底,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の生活垃圾分类模式。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の城市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%以上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新模式加新技术成了不少城市的の探索选择。 上海市通过建立绿色账户,让市民每次垃圾分类后,都可以在绿色账户中攒下积分,然后用于兑换礼品。这种富有获得感的の方式,正在帮助更多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の习惯。所谓绿色账户,是壹个手机卡大小的の条形码,市民将分好类的の湿垃圾放到社区约定地点,只要经志愿者检查垃圾分类正确,绿色账户就可积攒积分,积分还可用于兑换奖品。 对于家住上海市江湾镇街道的の许彩英来说,每天早上带着装袋分好的の生活垃圾,送到小区的の指定垃圾回收点,为自己的の绿色账户里攒上壹点积分,已经成为她的の生活习惯。在壹次绿色账户积分抽奖活动中,许彩英幸运地抽中了价值3000元的の奖品。 半月谈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了解到,为了提高市民积极性,绿色账户的の积分还能在微信、支付宝里使用。为了提升百姓的の感受度,今年还将加大与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企业合作,激发绿色账户的の吸引力,广泛吸引更多具有环保热情、公益理念的の企业参与。 上海市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已有200万户居住区实现了绿色账户覆盖,上海市约180万户居民申领了绿色账户卡。在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,计划年内新增200万户绿色账户。绿色账户官网显示,每天均有数千名市民利用绿色账户积分来兑换相关奖品。 北京探索以智能分类的の方式进行垃圾回收。在试点小区,市民将包装好的の垃圾贴上二维码,在智能垃圾桶的の壹端扫描后,垃圾桶就可以实现自动分类。每包垃圾上贴的の二维码标签,都由物业发放到住户手中。据了解,2016年北京市超过3000台新型密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入驻1000个社区,以此逐步替代人工回收。 此外,在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中,还明确提出46座城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。目前强制分类工作正在推进中,具体效果仍有待观察。对此,业内人士认为,只有等垃圾分类源头产生规模效应后,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才有足够的の动力,相关企业才有底气能“吃得饱”,进而有序推动垃圾分类。(半月谈记者 叶健) |
|
责任编辑:杨媛媛(QQ:102061192) |